人才隊伍概況
截至2019年末,我公司在職正式員工697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25人,本科學歷410人,??萍耙韵聦W歷162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92人,其中高級職稱58人,中級職稱210人,初級職稱71人;35歲(含)以下367人,36-50歲(含)285人,51歲及以上45人。專業技術人才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
專家團隊
1、政府特殊津貼、百千萬人才工程、孫越崎優秀青年科技獎獲評者
胡穗延,男,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員,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通信與計算機專業,1988年5月參加工作,現任我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豆さV自動化》雜志主編;煤炭行業煤礦專用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煤礦通信監控設備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煤炭學會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煤炭協會常務理事;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電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安全協會信息與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他首次提出了全礦井綜合自動化系統及其體系結構,率先提出應用CDMA技術建立礦井無線通信網絡。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礦井移動與應急通信技術與系統”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礦井移動與應急通信技術與系統”等項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發表論文論著10余篇。
2000年12月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鄭茂全,男,甘肅蘭州人,博士,研究員,畢業于西安科技大學,礦山機電工程專業,198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我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他長期從事煤礦信息工程方面研究,作為學科帶頭人,曾主持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其中“KJ2002型皮帶運輸機微機防爆電控成套裝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KJD-2型礦用微機膠帶運輸監控系統”、“數字化礦山集成技術研究”、“礦用本質安全型可編程控制器”等項目獲中國高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論著20余篇。
1998年12月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9年10月獲得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孫越崎優秀青年科技獎”,2001年1月被評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勞動模范。
鄒哲強,男,江蘇張家港人,本科,研究員,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198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我公司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他是煤礦信息化領域信息通訊方面的學科帶頭人,開發了礦用可編程工業控制機和控制軟件,國內首次將微機用于煤礦井下工業控制。主持開發國內第一套基于計算機數據通信和分布式控制的膠帶輸送機監控系統及國內第一套本質安全型模擬盤顯示控制臺。提出了一種基于關聯性模型識別監控系統采集數據異常的方法?!癒J2002型膠帶運輸機微機防爆電控成套裝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KJD2膠帶機運輸監控系統”、“KDK4礦用隔爆型電機軟啟動器”等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撰寫論文10余篇。
1998年12月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9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2、公司首席專家
呂鵬飛,男,安徽滁州人,本科,研究員,畢業于安徽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1983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我
公司首席專家。
他是煤礦監測監控技術、安全信息化軟件技術的學科帶頭人,主持、參與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科技部科研院所專項、財政部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重大技術創新及產業化資金資助項目、江蘇省成果轉化專項等科技計劃項目10余項,其中主持承擔完成了國家財政部重大技術創新及產業化資金項目“以3DGIS數字平臺為基礎的全礦井綜合自動化信息系統”的實施;作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智慧礦山”專項的技術負責人,組織集團各相關單位開展“智慧礦山”首批基礎課題的研究實施。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霍振龍,男,江蘇常熟人,本科,研究員,畢業于浙江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1986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我公司首席專家。中國煤炭學會第五屆煤礦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碩士生導師。
他長期從事礦井通信和人員定位系統的開發工作,主持研發國內第一套礦用人員定位系統,主持和參與科技部相關項目10余項,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人員遇險區域定位和救災通信關鍵技術與裝備”課題,為課題負責人;十二五期間承擔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礦用CDMA移動通信系統(V2.0)”和其它2個科技部科研院所專項項目,均為項目負責人。
獲科技成果25余項,獲獎項目18余項,其中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獲發明專利授權8項,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設計授權20項;發表論文10余篇。